莲香狐女莲香和女鬼李氏分别爱上了桑生,为了能够和桑生过上人间的夫妻生活,她们“死者而求其生,生者又求其死”,可谓对桑生一往情深。莲香尤其非常得体地处理了她与桑生以及李氏之间的复杂关系。王渔洋在阅读《莲香》篇后,对莲香格外赞赏,称:“贤哉莲娘,巾帼中吾见亦罕,况狐耶!”不过,当代的读者关注并赞美的是她们对于桑生生死不渝的爱情,而往往忽视蒲松龄对于莲香和李氏,尤其是莲香的不妒方面的描述。蒲松龄在“异史氏曰”中说某些人“然而生不如狐,泯然而死不如鬼”,实际上是包括了两个方面——既包括她们对于桑生执着的爱情,也包括二女共事一夫的不妒乃至亲如姐妹。
《莲香》在《聊斋志异》的鬼狐故事中颇具代表性。展示了狐女和女鬼在与人类发生恋爱上的特点:她们倏忽而来却并不倏忽而去,往往留下子嗣,完成婚姻的归宿。小说中狐女和女鬼有一段对话最可注意。莲香问女鬼:“闻鬼物利人死,以死后可常聚,然否?”李氏回答:“不然。两鬼相逢,并无乐处,如乐也,泉下少年郎岂少哉?”这为《聊斋志异》中所有女鬼在人间的寻爱进行了解答;莲香说:“世有不害人之狐,断无不害人之鬼,以阴气盛也。”这为女鬼的阴柔形象予以了定位。李氏问莲香:“狐能死人,何术独否?”莲香回答说:“是采补者流,妾非其类。”则为《聊斋志异》中的狐女与人的两种关系类型做了划定。狐鬼与人的恋爱模式虽然都出于蒲松龄的杜撰,却浪漫有趣,是解读《聊斋志异》故事的不二密钥。
桑生名晓,字子明,沂州人 [1] 。少孤 [2] ,馆于红花埠 [3] 。桑为人静穆自喜 [4] ,日再出 [5] ,就食东邻,馀时坚坐而已。东邻生偶至,戏曰:“君独居不畏鬼狐耶?”笑答曰:“丈夫何畏鬼狐 [6] ?雄来吾有利剑,雌者尚当开门纳之。”邻生归,与友谋,梯妓于垣而过之,弹指叩扉。生窥问其谁,妓自言为鬼,生大惧,齿震震有声。妓逡巡自去。邻生早至生斋,生述所见,且告将归。邻生鼓掌曰:“何不开门纳之?”生顿悟其假,遂安居如初。[1] 沂州:古地名。范围在今山东西南和苏北一带。清雍正时升府,下辖莒州、兰山县、郯城县、沂水县、蒙阴县和费县等。治所在今山东临沂。
[2] 孤:失去父亲。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幼而无父曰孤。”馆:寓舍。此谓寓居。红花埠:在山东临沂郯城南21公里处,沭河西岸。乾隆《郯城县志》载:“红花埠,县南四十里。”宋乐史《寰宇记》:“梁天监二年三月土人张高等五百馀人相率开凿此谿引水,溉田二百馀顷,俗名为红花水。”埠得名以此。据此,该村建于南北朝梁天监年间(502—519),时称红花水埠,后简化为红花埠。
[4] 静穆自喜:沉静平和而自矜。日再出:每日出去两次。